黄易《仿古山水册》以十二帧水墨构建出跨越时空的艺术场域盛宝策略,其核心魅力在于将金石学的刚健骨力注入文人画的疏淡意境。作为“西泠八家”中唯一以画名世的篆刻家,他以刀刻斧凿的笔意重构山水——干笔皴擦如碑刻残痕,折带皴的线条似青铜器错金,连留白处都暗藏篆刻的“残破美”。这种“以刀入画”的尝试,使册页中仿倪瓒的《春水不生波》既得逸笔草草之趣,又透出汉魏碑刻的苍古气韵。
更精妙的是其对“仿古”的解构。临王蒙《九峯草堂图》时,黄易舍弃元人繁密的青绿设色,转以淡墨干笔重构山石体积,使密林深处透出金石拓片的斑驳感;而仿华喦的《春山一抹淡如烟》,则将新罗山人的灵动笔触转化为北苑、巨然的浑厚气象。这种“破形取神”的仿古,实则是通过金石笔意对传统山水进行基因重组。
册页中以柳永词意、自作词《风入松》入画的创作,更揭示了黄易的深层野心——他以诗词为时空坐标,将漂泊江湖的孤寂感、寻碑访古的沧桑感,统统熔铸为金石气弥漫的山水图式。当观者凝视这些画面时,看到的不仅是宋元名家的影子,更是一个金石学家用画笔书写的“时空考古报告”。

(一)大痴北苑之间。黄易。

(二)黄山一角。仿子久。秋盦易。

(三)南屏翠霭。小松。

(四)一鹤一梅树,先生何许人。吾乡林处士,或者是前身。黄易。

(五) 千岩竞秀,万壑争流。仿郭河阳。易。

(六)一江春水瓜瓤绿,坐钓槎头缩顶鳊。小松句。

(七)拟黄鹤山樵大意。黄易写于小蓬莱阁。

(八)含毫邈然盛宝策略,意在子久。其貌其神,亦是亦否。壬子九秋,秋盦。
阳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